首页 资讯 正文

英山天麻种植从野外走进室内,每亩提产50%以上

体育正文 153 0

英山天麻种植从野外走进室内,每亩提产50%以上

英山天麻种植从野外走进室内,每亩提产50%以上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吴滕钰、雷露)6月(yuè)26日,雨歇初晴(qíng),笔者驱车来到位于英山县石头咀镇(jǔzhèn)的湖北立创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为不久前这里试验成功的无土筐栽天麻种植技术一看究竟。 走进公司厂院,李自立正在恒温车间查看无土代料天麻(tiānmá)长势。60平方米(píngfāngmǐ)的培养车间内,4层由钢架支撑起的一个个木板(mùbǎn)筐密密麻麻立体堆叠,每个木板筐上部由厚厚一层木屑包裹,木屑下面则是(shì)一个个拼命生长的“天麻宝宝”。 “你看,这批3月(yuè)19日下的天麻菌种长得多好,把上面的‘锯木土’(木屑)都(dōu)撑开裂了呢。这茬7月下旬可出货,市场上都排队等着要。”李自立一边为天麻补水,一边笑呵呵地介绍,“通过代料筐(kuāng)栽技术,每亩至少节约木材3至5立方米,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天麻的生长周期从野外的两年缩短到现在(xiànzài)的5至6个月,时间(shíjiān)成本大幅(dàfú)下降。” 石头咀镇是(shì)英山药材大镇,当地(dāngdì)海拔高、生态好(hǎo)、气候温润,所产茯苓、天麻品质上佳,是英山响当当的特色地标优品,诸多村民通过种药材、贩药材得以发家致富。 李自立原(yuán)是本镇药材种植大户。常年同天麻打交道的他(tā)十分(shífēn)清楚,传统的野外天麻种植不仅对木材资源消耗大,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看老天爷“脸色(liǎnsè)”吃饭的行当:一旦天麻在“长个儿”的那几个月遇到高温、干旱、病虫害,减收减产甚至血本无归是大概率事件。 要想农业种养能“旱涝保收”,关键在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实现(shíxiàn)像工业(gōngyè)一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如果能将农作物在野外不可控的生长环境(huánjìng)转移到(dào)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便能得到人为精确控制,理论上农作物便能始终处于最有利的生长环境。 2023年(nián)起,头脑灵活、擅长思考的他开始琢磨并在(zài)室内试验(shìyàn)天麻种植技术。经过与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联合攻关,以木屑、玉米芯(粉)、麸皮等(děng)为主要原料配比取代传统土壤的天麻蜜环菌种代料室内种植试验成功。 去年冬季,他(tā)在石头咀镇一处因撤并闲置的(de)小学硬件基础上成立公司,改建(gǎijiàn)原学校教室作为天麻菌种培育、种植、存储车间并投产,已吸纳周边30余人就业。 立体(lìtǐ)种养模式,不仅便于观察(guānchá)打理,还能极大节省空间,这个60平方米的培养车间实际种植面积达到240平方米,甚至还有进一步叠加空间,用地成本(chéngběn)和人工成本也大幅下降。 李自立算了一笔账,相比较传统的野外种植天麻劣品率高、难把品控,室内种植通过温湿度调节,杂菌、动物病虫害得到(dédào)控制,不仅良品率高,亩产较野外还提升50%以上。他盘算着(pánsuànzhe),眼下每筐可产鲜麻7至9斤(jīn),按照目前市价15元一斤,每筐产值(chǎnzhí)过百,扣除成本50元,经济效率可观(kěguān)。 李自立坦言最近忙得像个“陀螺”,市场约货、前来学习的(de)人(rén)一波接一波。下个月,他计划在公司院内再投产一个(yígè)600平方米的全自动生产车间,升级现有产能,实现从菌种生产、培育种植、干鲜成品加工的完整闭环产业链(chǎnyèliàn)条。他还计划抢抓电商风口,加紧(jiājǐn)谋划直播带货,等形成一定规模,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群众(qúnzhòng)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菌种支持,带动群众增收。
英山天麻种植从野外走进室内,每亩提产50%以上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