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畔“水景房”,崖沙燕育雏忙
滹沱河畔“水景房”,崖沙燕育雏忙
滹沱河畔“水景房”,崖沙燕育雏忙
郑开汽车(qìchē)产业带(dài)已集聚比亚迪、奇瑞(qíruì)等10余家知名车企及数百家零部件企业。图为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5月20日,郑开城际列车从郑州高铁东站驶出,开往开封方向。本报记者(běnbàojìzhě) 聂冬晗 摄(shè)
我国经济发展的(de)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chéngshìqún)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xíngshì)。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都市圈已经成为支撑经济(jīngjì)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kōngjiān)载体。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dào)地方,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quān)蹄疾步稳。中原也有个“圈”——郑州都市圈,全国(quánguó)第10个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的都市圈,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及推动(tuīdòng)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重要地位。
站位全国发展大局,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提升郑州都市圈能级。《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则(zé)提出深化(shēnhuà)郑开同城化(tóngchénghuà)、郑许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港)汴许“黄金三角”。本报特策划“‘黄金三角’出圈记”系列报道,看(kàn)河南如何打造郑(港)汴许主(xǔzhǔ)引擎,推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建新 龚砚庆 王延辉(wángyánhuī) 齐亚琼
放眼(fàngyǎn)全国区域经济版图(bǎntú),双城携手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增长逻辑。
同饮黄河水,均为古名都(dōu)。中原大地之上,有两座相去百里、珠联璧合的城市,这就是河南最强“同城化CP”:郑州与开封(kāifēng)。
推进郑开同城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kōngjiānbùj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fāzhǎn)作出的重要决策。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zhǐchū),推进郑州与(yǔ)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设立中牟(zhōngmù)新区,郑开(zhèngkāi)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建立郑开同城化联席会议机制,启用“郑开同城”服务专窗……2024年年底至今,半年时间内,完善顶层设计,加快(jiākuài)“硬联通”步伐,提升“软(ruǎn)联通”水平,郑开同城化发展按下“快进键”、挺进“深水(shēnshuǐ)区”,奋力打造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从“双城记”到“同城记(tóngchéngjì)”
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wèi)城市群或都市圈之间的竞争。推进郑开同城化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géjú)、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jǔcuò)。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历史同脉、产业互补,郑州(zhèngzhōu)(zhèngzhōu)和开封具有得天独厚的同城化优势。”时常在(zài)河南大学开封校区和郑州校区自如切换(qièhuàn)的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见证着郑开同城化发展的点点滴滴,“这么多年的纵深推进,郑州、开封真成一家亲了(le)!”
郑开融合发展的故事,从20年前就开始了(le)。
200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郑汴(zhèngbiàn)一体化发展战略,开启了我省区域(qūyù)一体化发展的大幕。随着以金融同(tóng)城、交通同城、电信同城、产业同城、生态同城、资源共享为标志的郑汴一体化进程提档升级、深入推进(tuījìn),郑开“双城记”一步步迈向“同城记”。
近几年,郑州、开封“大动作”频出,推动郑开同城化(tóngchénghuà)提质提速提效(tíxiào)。
位于郑开之间的中牟既是过渡地带,又是产业承接地带。更(gèng)深层次推进郑开同城化,离不开中牟这个重要(zhòngyào)支点。
2024年11月(yuè)16日,河南省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设立(shèlì)的省级新区、功能区——中牟(zhōngmù)新区应运而生,为郑开深度(shēndù)同城化发展“打样”。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牟新区加快建设,提速推进郑开同城化。
“坚持项目为王(wáng),我们谋划储备政策性资金项目390个,计划总投资(tóuzī)690亿元,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加速新区建设和同城(tóngchéng)化发展。”中牟新区党工委书记丁文霞说。
打造“强支点”,共建“桥头堡”。目前,开封正在重点谋划建设北部(běibù)运粮河—官渡、南部尉氏—航空港、东部兰考特别合作区等三个(sāngè)郑开同城先行示范区,力促规划一张图、要素配置(pèizhì)同城化。
郑州向东,开封向西,两座城市深度对接、相向而行、双向奔赴,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liándòng)、合作共赢(gòngyíng)、加速崛起的强劲态势。
数据显示,郑开(zhèngkāi)两市(liǎngshì)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067.6亿元增加到(dào)2024年的17293.2亿元,在全省的比重从19.5%提升至27.2%,对全省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郑州、开封,这对中原城市群(chéngshìqún)“双子星”紧紧牵起手来,郑开同城化更大的发展格局和(hé)空间正在打开。
从(cóng)“路通畅”到“事通办”
“从家到公司,乘坐城际铁路扫码(sǎomǎ)即走,满打满算不到30分钟。”居住在开封、上班(shàngbān)在郑州的“90后”姑娘代小霞是郑开同城化的直接受益者。最近,她(tā)(tā)还解锁了一项新体验。“如果坐上最新投用的郑开城铁智能动车组,小桌(xiǎozhuō)板能给手机无线充电,车窗玻璃还是触摸屏,能刷视频、查信息等,特别酷。”她兴奋地说。
一条城际铁路线,串联“双城一家”的幸福轨迹。今年3月15日,郑开同城化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开通运营,打通直达开封(kāifēng)主城区的“最后一公里”,郑州(zhèngzhōu)东站至开封站最快仅(jǐn)需25分钟,开封老城正式(zhèngshì)融入“郑州半小时生活圈”。
“一条(yītiáo)延长线重塑了郑开同城新格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shèhuìkēxuéyuàn)城市与(yǔ)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王新涛认为,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quánxiànguàntōng)运营,实现了与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互联互通,将(jiāng)高铁、普铁、城际、地铁“四网”进一步融合,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既便利出行,更有助于加速郑开两地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郑开同城,交通先行。这些年,郑州、开封两地的交通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不断完善,郑开之间东西向各类现代化(xiàndàihuà)交通道路就有10余条。郑开大道(dàdào)、郑汴物流通道、开港大道(gǎngdàdào)、科学大道、沿黄大道、连霍高速、郑民高速、郑徐高铁、郑开城际铁路等形成了多路并行(bìngxíng)的综合交通路网,使郑州与开封紧紧相连。
目前,郑开大道(dàdào)和郑汴物流通道快速化改造及开封(kāifēng)东京大道与郑州平安大道、科学大道两条道路贯通(guàntōng)等工程在加快实施,郑开交通同城跑出新速度。
路要通畅,事更要通办。某种程度上,老百姓对(duì)公共服务同城化的体感,直接考验着郑开同城化的“成色(chéngsè)”。
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迈向政务服务(fúwù)“软(ruǎn)联通”,郑开同城化发展迈入新阶段。4月17日,郑州、开封两地政务服务事项“双城(shuāngchéng)通办(tōngbàn)”正式启动,“郑开同城服务专窗”启用(qǐyòng),“郑好办”APP与“汴捷办”APP实现系统直联、数据互通,社保卡服务、异地就医备案、企业档案迁移等105项高频惠企便民事项“异地通办”。
打好同城牌,共建幸福圈。近些年,郑开两地持续深化机制(jīzhì)创新、积极打破壁垒,探索更多跨区域的政策协同、服务同享。88公里沿黄生态廊道、贾鲁河(jiǎlǔhé)综合治理工程相继完工;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yīqī)工程建成(jiànchéng)供水、惠及400多万人;郑开旅游年票持续扩容、累计销售近14万张,住房公积金(gōngjījīn)互认互贷、医保(yībǎo)就医直接结算;“郑开同城自贸通办”255项事项网上可办……
从“路通畅”到“事通办”,从“物理连接(liánjiē)”走向“化学(huàxué)融合”,郑开同城化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进阶。
从“产业链(chǎnyèliàn)”到“大集群”
同城化发展,产业(chǎnyè)是关键。穿珠成链、聚链成群,郑开两地合奏产业“协同(xiétóng)曲”。
“郑开之间形成(xíngchéng)了一条汽车(qìchē)和新能源产业带,我们生产的智慧操作盘基座供给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jīdì),智能座舱骨架件供给奇瑞汽车开封基地。”威博达(郑州)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建辉说,今年以来,公司订单火爆,正赶着(gǎnzhe)投建在新郑的新厂区。
在郑州,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和一辆上汽乘用车整车下线;在开封(kāifēng),平均每(měi)8分钟就有一台奇瑞汽车走向世界。
车轮上的新(xīn)河南滚滚向前。2024年,河南省整车(zhěngchē)产量突破140万辆(wànliàng),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主要产能源自郑开汽车产业带。目前,这里已集聚(jíjù)比亚迪、宇通、上汽、奇瑞、郑州日产等10余家知名车企及数百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及产品。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chǎnyèliàn)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rónghé),郑开同城“化”出发展新动能。
位于开封市的(de)河南省贝威(bèiwēi)科技有限公司在带动本地生物医药产业(chǎnyè)发展的同时,广泛与郑州市的医疗机构和大型药企开展合作,并牵头与河南省科学院、河南大学共建(gòngjiàn)河南省心脏电生理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无创生理信号马甲式遥测系统”打破国外技术(jìshù)垄断,开封企业与郑州人才团队协作结出丰硕成果。
“郑州有人才、有团队,开封有基础、有特色,两市优势互补,极大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贝威科技创始人郝国梁还担任了河南省(hénánshěng)医学科学院(kēxuéyuàn)学术副(fù)院长,他领衔的电生理(shēnglǐ)研究所研发团队已壮大到40多人。
同城化(tóngchénghuà)背景下,郑开两市深度合作越来越多。
高标准建设郑开(zhèngkāi)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郑汴洛濮氢能走廊,推动河南(hénán)自贸试验区郑开片区联动发展,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等在开封建设新校区;建成运行(yùnxíng)开封市科学院、省碳基新材料中试基地、郑开兰科创园,集聚一批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chuàngxīn)平台,中原(zhōngyuán)龙子湖智慧岛与(yǔ)开封智慧岛“双岛联动”,打造郑州都市圈创新发展策源地和产业转化引领区。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哈工大(hāgōngdà)与兰考再续前缘。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彼时1954年,焦裕禄被抽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hāěrbīngōngyèdàxué)深造,和(hé)工友(gōngyǒu)完成中国第一台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试制任务。如今,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兰考县三方共建“哈郑兰创”成果转化平台,并建成国内首条秸秆(jiēgǎn)基生物炭与腐植酸联产中试示范线(xiàn)。
研发在(zài)郑州、制造在开封,头部(tóubù)在郑州、链条在开封,主链在郑州、配套在开封……错位布局之“分”,造就着协同发展之“合”。
郑开同城,文旅出彩。郑汴沿黄国际旅游精品带串起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方特、电影小镇、海昌海洋公园、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开封府等众多优质文旅项目,人们可以畅快穿梭于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之间,感受(gǎnshòu)古今辉映的(de)壮丽(zhuànglì)景象(jǐngxiàng)。
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郑开(zhèngkāi)同城化的目标定位,郑州与(yǔ)开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黄河的(de)波涛里,流淌着两座城奋楫争先的精气神。加快规划、交通、科创(kēchuàng)、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六个同城”步伐,郑开同城化发展前景(fāzhǎnqiánjǐng)广阔。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fāzhǎn)研究院院长 耿明斋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覆盖(fùgài)范围大,涉及城市多,很难(hěnnán)同步推进(tuījìn),最优方案是从一个点开始,率先启动与郑州的一体化、同城化发展,逐步(zhúbù)拓展到全局和覆盖群内所有城市。开封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空间距离及功能互补性看,都是最合适的。
自20年前“郑汴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郑开之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两个层面都(dōu)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de)(de)。从2005年到2024年,郑州和开封两市GDP总和(zǒnghé)在全省的占(zhàn)比从19.5%大幅提升至27.2%,郑开同城化带来了积极的经济发展成效。
城市化进程中(zhōng),区域协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真正的(de)同城化,不是(búshì)“谁辐射谁”的单向输出,而是一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奏曲;不是机械的“物理叠加”,而是催生(cuīshēng)新质生产力和高品质生活的“化学反应”。
打造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强引擎(yǐnqíng),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郑开(zhèngkāi)同城化还需不断(bùduàn)深化拓展。建议仿照上海虹桥商务区模式作出有约束力且可落地的规划,推动基本(jīběn)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度对接(duìjiē),启动郑开创新创业(chuàngyè)示范带建设,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郑开之间的优质空间,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短板,高水平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等。
省委、省政府提出郑汴一体化发展(fāzhǎn)战略
郑开大道建成通车(tōngchē),郑开城际公交开通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jīngjìqū)的指导意见》中首次(shǒucì)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及“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
郑汴物流快速通道(kuàisùtōngdào)正式通车,全程不设收费站
郑州、开封共用0371区(qū)号
全国首条(shǒutiáo)跨市域城铁——郑开城际铁路(郑州东至宋城(sòngchéng)路段)开通运营
河南省政府首次(shǒucì)公开提出郑州、开封“同城化”概念
省第十一次(dìshíyīcì)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bìng)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
《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gǎigé)委复函
中牟新区挂牌,成为(chéngwéi)推进郑开同城化的重要支点
郑开(zhèngkāi)城际铁路延长线工程(宋城路站(zhàn)至开封站)建成通车,打通了郑开城际铁路的“最后一公里”
郑州、开封两地政务服务事项“双城通办”正式启动(qǐdòng)
(本报记者 王延辉(wángyánhuī) 齐亚琼 整理)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