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体育正文 254 0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中新网怀化6月20日电(张卓 龙沛)“现在看着舒心,干活回来都(dōu)多瞅两眼!”清晨,在湖南湘西大山深处的(de)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笋村南山团寨,村民吴谋新没急着下地,而是拎着水壶,仔细浇灌房前那个用旧瓦片、废(fèi)砖头垒砌的花坛,几株月季含苞待放,翠绿(cuìlǜ)的菜苗在竹篱笆围起的小园里舒展(shūzhǎn)。 废砖瓦砌成小花园,如今(rújīn)的南山团寨绿化随处可见。 龙沛 摄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háishì)堆满杂物的破败角落。而这份舒心,源于南山团寨今年春天的一场(yīchǎng)“美丽(měilì)突围”。作为三锹乡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行军”,这个曾经(céngjīng)不起眼的小寨子,在一季度干群合力下,悄然换了新颜。 变化,始于年初的(de)一次“开眼界”。乡里组织村干部去邻近先进乡镇学习,看到人家“有花有景、有韵有魂”的团寨,南山团寨的干部坐不住(zuòbúzhù)了。“我们寨子底子也不差,凭啥不能变个样?”村干部吴展干回忆当时的心情(xīnqíng),“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jìn):别人能干好,我们也能!”这股劲,让南山被(bèi)乡里选为整治示范点。 标准立(lì)了,咋干?乡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组成(zǔchéng)的“三支队伍”成了“主心骨”。他们放弃了周末和清明假期,一头“扎”进寨子里。分片包户、责任到人,哪家门前乱堆放了,哪处破棚子(péngzi)该拆了,干部们天天上门(shàngmén),磨破嘴皮也帮着动手。“那阵子,他们比(bǐ)我家亲戚来得还勤快!”村民潘大爷感慨。 房前屋后的(de)小绿化取代了之前的杂物场。 龙沛 摄 干部们的“钉钉子”精神,乡亲们看在眼里。党员户龚邦华家(gōngbānghuájiā)第一个响应,二话不说带头签了承诺书(chéngnuòshū),拆掉了自家影响(yǐngxiǎng)村容的旧棚子,把房前屋后(wūhòu)收拾得利利索索。党员带了头,乡亲们的心热了,从最初的“站着看”,慢慢变成了“跟着干”。 乡里推行“干部包户(bāohù)帮带”,干部和老乡结成对子,一起动手(dòngshǒu)。每周的“最美庭院”评比更是热闹,谁家挂上了(le)小红旗、领到了小奖牌,邻里间都羡慕。“大家一起动手,把自家门口整漂亮了,住着心里也亮堂!”刚评上“最美庭院”的杨大姐,正琢磨着再添(tiān)几盆花。 整治最难(zuìnán)啃的(de)“硬骨头”,是那些破棚烂圈和卫生死角。南山团寨没搞简单粗暴的“一拆了之”,而是(érshì)发动民众的智慧“变废为宝”。废弃的砖头(zhuāntóu)瓦块,在村民巧手下,砌成了古朴雅致的花坛;老屋拆下的旧木料,转眼成了整齐的竹篱笆。 最让大伙儿津津乐道的(de),是村里那6处曾经蚊蝇滋生(wényíngzīshēng)的垃圾堆放点。如今,它们摇身一变,成了绿油油的“共享小菜园”,谁家想吃点新鲜小菜,随手就(jiù)能摘(zhāi)。还有12处无人问津的破败角落,经村民们一番巧思和装扮(zhuāngbàn),竟成了点缀寨子的“微景观”。这些“花小钱办大事”的点子,让昔日的“痛点”成了寨子里最有人气的“打卡点”。 曾经堆满垃圾的空地被村民打整成为小菜园。 龙沛(lóngpèi) 摄 沿着整洁的村道走,新栽下的100多株月季、满天星正(zhèng)吐露(tǔlù)新芽,绘有家风家训的文化墙色彩(sècǎi)鲜亮。曾经被忽视的“边角地”,如今是老人散步、孩童嬉戏的好去处。 环境靓了,如何守住这份(zhèfèn)美(měi)?南山团寨有办法。家家户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上墙。网格(wǎnggé)员每日巡查,环境卫生“红黑榜”每月更新,谁好谁差一目了然。持续开展的“最美庭院(tíngyuàn)”“星级文明户”评选,让保持好环境成了村民自觉的习惯,村民都说“现在随手乱扔(rēng),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咯”! 如今,行走在南山团寨,干净整洁的(de)村道,错落有致(cuòluòyǒuzhì)的庭院,生机勃勃的菜园,意趣盎然的微景观,还有那浸润着家风的彩绘墙,共同绘就一幅生动(shēngdòng)的美丽乡村画卷。南山寨的蜕变故事,不仅美了(le)家园、暖了人心,更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biànfèiwèibǎo)、就地取材、群众主体”的环境整治新路。(完)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