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漂洋过海来南京!德企为何“相中”玄武?

体育正文 121 0

漂洋过海来南京!德企为何“相中”玄武?

漂洋过海来南京!德企为何“相中”玄武?

近日,20多位(duōwèi)参加“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大会的高管组团来宁,不是为了逛(guàng)夫子庙等景区,而是直奔玄武区徐庄(xúzhuāng)高新区“取经”。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先声药业的创新药孵化模式让众人叹为观止,苏宁易购(yìgòu)的智慧零售新场景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bùyìlèhū)……这场跨越山海的“相亲会”,为何能让德国企业如此心动? 千年文化搭桥梁(qiáoliáng),文明互鉴催生商业共荣 近150人的外商团队,下榻在长江路上与六朝(liùcháo)博物馆为邻的酒店,背后有更深的内涵。1800年间,东方智慧和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从未间断,而1800米长江路,恰恰(qiàqià)浓缩(nóngsuō)了南京所有的文化符号。 30年前,南京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秦淮河畔(pàn)开业,注册公司位于玄武门(xuánwǔmén)的城墙下。如今,位于徐庄高新区的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已(yǐ)为超过7000家国内门店输送了包括(bāokuò)麦当劳App在内的一系列本土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19年前,港资企业德基广场带着LV、GUCCI、宝格丽(bǎogélì)等国际大牌进驻新街口东北角。如今的(de)德基,一线大牌入驻率超过95%,通过“首店+艺术”的运营(yùnyíng)逻辑,去年更是以(yǐ)245亿元的业绩首次荣登全国“销冠”。 16年前,信可旗下的(de)IT共享服务中心(zhōngxīn)迪比信可落户南京。而今天的迪比信可,不仅(bùjǐn)成长为服务信可全球物流业务的全球技术交付中心,更进化为行业标准的设计师,全力探索新的思维方式、业务模式(móshì)和商业规则。 9个月前,西门子Xcelerator长三角科创赋能中心布局红山新城,为(wèi)中小企业提供“智改数(gǎishù)转网联”一站式服务,目前已集聚10余家的生态(shēngtài)合作伙伴。 一个值得(zhíde)关注的细节是,此次发展大会,每个嘉宾都领到了一张特别的明信片。上面不仅标明玄武区为(wèi)活动购买了由国际机构认证的碳排放指标,而且里面藏着小野菊的种子,连卡片一起种下,就能中和(hé)制作这张卡片产生的碳排放。“零碳办会(bànhuì)”,既是对欧洲企业ESG理念的价值认同(rèntóng),也折射出玄武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壮志雄心。 央地(yāngdì)协同建平台,“双向奔赴”整合全球资源 “德国企业南京行”,源于一次(yīcì)央企与地方之间的交流。前不久,玄武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北京拜访中信集团协调部时获悉(huòxī),企业正在筹划第三次“跨国企业中国行”,多个城市都表达(biǎodá)了强烈的承办意愿。 南京市委、市政府(shìzhèngfǔ)依托于中信集团的合作基础,力促活动落地。德国方面的反馈也让南京倍感振奋,报名参会的跨国企业远多于往年,而且不少都是带着具体的合作意向。玄武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rènwéi),在央地协同的战略思维下,中信与(yǔ)南京的“双向奔赴”,不仅(bùjǐn)拓展了(le)招商引资的渠道,也为外资外企来宁创造了条件。 与央企同行(tóngháng),是玄武一以贯之的发展逻辑。国机(guójī)集团的全资二级企业(èrjíqǐyè)苏美达已扎根玄武近40年。2023年,国机集团又一个二级总部——国机数科落户徐庄高新区。以国机数科的入住为契机,玄武在全省(quánshěng)率先启动江苏国际数据港建设,发力数据产业。 去年6月,中节能集团也将大数据公司整体迁入玄武,建设全国环保领域内唯一(wéiyī)国家行业云“零碳云”,徐庄高新区(gāoxīnqū)正全力推动“GDC国际(guójì)数碳谷”建设。 位(wèi)列世界500强第71位的中信集团,旗下(qíxià)有20余家子公司在南京有业务布局,其中就包括(bāokuò)金拱门。发展大会现场,“中信·南京跨国企业共创中心”落子新街口。南京与中信将通力合作,让海内外企业感受到政务服务的“南京速度”、创新(chuàngxīn)生态的“玄武温度”。 “从(cóng)技术输入”到“方案输出”,“中国方案”获青睐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ràng)德企愿意漂洋过海来南京?与单纯为拓展市场的(de)中欧合作1.0版本不同,德企南京行的动机不再是技术和资本(zīběn)的单向输出,更多的企业渴望在这里找到(zhǎodào)制造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玄武区(xuánwǔqū)商务局(shāngwùjú)工作人员透露,一家专注于软件系统的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明确提出,希望能到金拱门数科和苏宁易购看一看。原来,这两家企业曾经都(dōu)是他们的客户,但却都根据各自(gèzì)的行业特征,对原有系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实现高效解决方案,实现“弯道超车”。 技术层面的不断迭代进化(jìnhuà),也让南京的跨国企业加速完成执行者到引领者(yǐnlǐngzhě)的角色转换。 迪比信可信息技术副总裁兼技术交付(jiāofù)中心总经理华宁称,16年来企业从最初“在中国学西方”,到“在中国为中国”,再到今天“在中国为全球”的(de)数字化创新能力中心,融合了中国团队的技术实力和(hé)跨国企业的高标准、专业性,构筑起更深的产业“护城河”。4月底,迪比信可与丹麦国际物流(wùliú)巨头(jùtóu)DSV的并购正式完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的物流行业领军企业。他说:“作为玄武区的标杆企业,我们自前年起定期邀请外企走进南京(nánjīng)、走进玄武,亲身(qīnshēn)感受南京优越(yōuyuè)的营商环境。” 无论是找市场、问技术,还是求投资、谈业务,合作共赢、互惠互利(hùhuìhùlì)是所有参会企业(qǐyè)的(de)价值共识。5月23日下午的企业对接会商,玄武“代表队”阵容庞大。 德基广场希望(xīwàng)与德国海外商会联盟(liánméng)建立战略合作,开设奢侈品(shēchǐpǐn)、设计家具、精密仪器等品类的旗舰店或体验(tǐyàn)中心(zhōngxīn);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与卡尔蔡司坐(sīzuò)到一起,围绕精密光学元件、测量仪器等设备研发开展技术交流;格奥光电希望链接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资源,实现精密制造领域的突破……尽管只是初次见面,但两国企业相谈甚欢。 当下,玄武正以建设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zhōngxīn)核心区为主线(xiàn),立足优势产业,架起合作桥梁,打造投资高地,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德国朋友翻山越岭而(ér)来。 通讯员 玄萱 扬子晚报/紫牛(zǐniú)新闻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
漂洋过海来南京!德企为何“相中”玄武?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