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通城打锣腔剧种建设与非遗保护研讨会开幕

体育正文 225 0

通城打锣腔剧种建设与非遗保护研讨会开幕

通城打锣腔剧种建设与非遗保护研讨会开幕

荆楚网(jīngchǔwǎng)(湖北日(rì)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刘建平)5月23日,“通城打锣腔的剧种建设与非遗保护研讨会(yántǎohuì)”在通城县顺利开幕。 通城(tōngchéng)打锣腔展演。黄铮 摄 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zhǔbàn),咸宁市文旅局、通城县政府承办,汇聚全国戏曲专家、非遗传承人及文化部门(wénhuàbùmén)代表,共商这一近200年历史的(de)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 据悉,通城打锣腔源自清道光年间,融合鄂东花鼓、通城山歌及湖南花鼓戏元素,形成 “锣鼓(luógǔ)伴奏、人声帮腔”的(de)独特表演形式(xíngshì),2013年入选湖北省非遗名录。 近年来(jìnniánlái),通城县(tōngchéngxiàn)通过传承人培养、剧目创新等举措推动其复兴,省级传承人张李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新创现代戏《易迁风波》获市级(shìjí)奖项。 研讨会期间(qījiān),专场展演(zhǎnyǎn)呈现《朱氏割肝》等经典剧目。专家围绕声腔溯源、非遗传承等议题展开讨论,指出其“无丝弦伴奏”形式的学术价值,建议结合当代审美开发新剧目,推动(tuīdòng)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通城县将设立(shèlì)专项保护基金,建设传习所,扩大巡演范围,让这一“戏曲活化石”焕发新生机(shēngjī)。
通城打锣腔剧种建设与非遗保护研讨会开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